此外,我们强调,国际化发展,服务要先行。
我们要精准定位、树立信心、持续投入,加快我国柴油机行业升级换代、节能减排,在未来10年为双碳推进作出更大的贡献,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社会担当。动力总成要充分集成热效率51.09%柴油机、AMT/AT变速器、车桥核心技术,巩固多元动力系统全球服务优势。
干净不仅是党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的基本要求,也是法治国家对所有企业家的底线约束。我们集团旗下有216家国内外公司,业务遍布150多个国家,全球员工15万人。基于现有的柴油机技术,加快开发和储备氢发动机、甲醇发动机、氨发动机多燃料低碳动力。我们还要等多久?3年、5年还是10年?市场不会再留给我们多少时间了。我们要以传统能源的优势支撑起新能源的迅速崛起。
二是传统能源要咬定青山不放松,坚定不移以科技创新倒逼产业升级。科技革命深刻改变着每一个传统行业,特别是互联网平台公司的大量涌现,正在不断打破行业边界、重塑价值模式、掌控核心资源,在行业新生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,传统制造企业的生存空间在不断被压缩。要守得住初心、耐得住寂寞、坐得住冷板凳,以十年磨一剑的毅力做精品、做爆款。
建立荣誉殿堂、研发功勋榜等荣誉激励体系,让科技英雄不断涌现,让科研人员名利双收。在新科技研发、新业态创新上才刚刚起步,没有形成可以改变行业、颠覆行业的成果。中国重汽要挺起民族品牌商用车自立自强的脊梁,成为中国商用车登顶世界科技塔尖的先锋,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科技工作者为之奋斗终身的信仰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我们国家进入科技发展第一方阵要靠创新,一味跟跑是行不通的,必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。
2025年实现轻型商用车技术水平行业领先。我们既要做脚踏实地的实干家,又要做仰望星空的梦想家。
打造三大整车核心优势: 重卡是引领集团整车整机走在最前的核心产品,必须集中最优势的资源,加快核心技术突破,率先迈向世界一流。2.以全新一代黄河重卡为标志,重大科研成果取得新突破 去年9月16日,中国重汽重塑黄河品牌,推出了全新一代高端黄河重卡,风阻系数0.37,是全球量产重卡中最低的,各项指标实现国内引领、国际一流,在全球全行业引起了轰动。3.以集聚商用车最强大脑为目标,科研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 不断提升人才引进标准,近两年面向国内双一流大学和国外知名大学,共引进优秀应届毕业生2729人,其中硕士1187人、博士98人。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同志们: 今天,我们召开中国重汽集团第二届科技创新发展大会,表彰奖励两年来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和涌现出的科技标兵,首次聘任中国重汽科学家和青年科学家,安排部署下一步科技创新工作,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攀登科技高峰,坚定走在最前,向世界一流的全系列商用车集团加速迈进。
全体科技人员要勇立潮头,敢为人先,争做中国重汽科技创新道路上的造梦人、追梦人、圆梦人,以不争第一就是在混的激情和一天当两天半用的效率,为中国重汽迈向世界一流的科技事业不懈奋斗。绿色工艺要以低碳制造、智能制造、快速制造为主线,推进产线高度自动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。全面启动了以产品正向开发为主线的流程再造,让客户需求成为产品开发的重要输入,以人为治的研发管理模式得到极大改善。氢燃料电池重卡实现了在港口、园区、钢厂等多场景示范应用,无人驾驶电动集卡在港口等场景批量交付,走在了行业前列。
中国重汽集团第二届科技创新发展大会 三、科研人员要弘扬四种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。只有大家都强了,中国的商用车行业才能在全世界屹立不倒。
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丰富经验、在国内外行业叫得响的领军人才、骨干人才和专业领域带头人。要有协同作战的能力,现在已经不是崇尚单兵作战的个人英雄主义时代,每一个重大科技成果的涌现,都是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共同奋斗的结果。
要超越自我、否定自我,把今天的成绩归零,在永不停息的奔跑中成就更好的自己。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,允许不同个性、不同声音的存在,在科技问题上只有专家、没有领导。通过社会招聘引进人才622人。只有你们无数个小梦想的实现,才能汇聚起实现重汽梦的奔腾动力。在此,我对中国重汽提出 三步走战略:2年内重卡产品和技术要全面实现国内引领。要执着追梦,把全部的青春热血挥洒在齐鲁大地科技创新的沃土上。
研发人员从36层的高楼大厦主动走向一线,精准开展市场调研,产品开发更加符合市场需求。3.坚定不移构建高层次科技人才支撑体系 我们投资20亿建设的新研发大楼将于明年4月1日在济南高新区正式启用。
传统动力总成要集成50%热效率柴油机、AMT、驱动桥的最强技术,实现近零碳排放目标,保持全球领先。对标行业先进水平,完成研发人员薪酬体系改革。
载货车销量增长313%,市占率提升7个百分点。每一位科技人员都要敢于造梦,立志成为某一专业领域不可替代的科学家、带头人。
中国重汽要坚定不移扛起集团整车整机跨越发展的大旗。3年前,我们接过了中国重汽重塑辉煌的历史接力棒。完善科研项目与节点进度强挂钩的激励机制,项目提前要奖励,项目滞后要处罚,项目因粗放管理导致失败的一票否决。为此,我们要大力倡导四种精神。
集团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谭旭光发表讲话 二、中国重汽科技创新的目标和举措 未来3-5年,是中国重汽科技创新走在国内最前的战略机遇期,是中国重汽科技创新迈向世界一流的重大转型期。每年新增专利要达到1000件以上,其中发明专利占比力争达到50%。
我们的科研人员要充满激情和斗志,成为行业内最能挑重担、最能攻堡垒、最能打硬仗的战斗军团。轻卡2022年必须打一场翻身仗,彻底改变当前的产品被动局面和客户品牌认知,2023年必须实现国内领先,2025年具备全球竞争优势。
那么今天的大会,我们正式按下了中国重汽科技创新走在最前的加速键。强化四大体系建设: 1.坚定不移构建全球领先的自主正向研发体系 研发大投入无上限,每年至少保持30%的增长,研发占比要达到4%以上。
4.以精准考核、大胆激励、放权搞活为抓手,研发生态建设取得新突破 建立客户导向的考核机制,研发人员的成果由市场营销人员进行评价。突破重型商用车机箱桥匹配优化节能关键技术,油耗降低8%以上。中国重汽打造科技强企、迈向世界一流,是一项无比伟大而光荣的事业,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,勇担历史使命,勇攀科技高峰,全力走在最前。要勇于圆梦,用一项项硬核的成果证明我们的价值,成就我们的人生。
传统领域要补齐控制类、专用车开发等人才缺口。科研人员要扎根专业技术领域,扑下身子,做科技疯子、做技术专家,不要老想着去当官做领导。
最后,我再一次向奋战在一线的全体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。但是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,中国重汽在科技创新上仍然存在很多突出问题: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统一思想的成本太高,浪费了大量时间,错失了很多机遇。
12月29日上午9时,中国重汽集团召开第二届科技创新发展大会,集团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谭旭光发表讲话。下面,我讲三个方面: 谭旭光为首次聘任的中国重汽科学家丁惟云颁发聘书 一、两年来中国重汽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重大突破 过去的两年,是中国重汽向世界一流全系列商用车集团全速奋进的两年,是中国重汽科技生态发生颠覆性变化、创新活力充分迸发的两年,是中国重汽科技发展史上投入最大、速度最快、成果最多的两年,主要体现在五大突破: 1.以自主正向研发为主线,科技创新能力取得新突破 中国重汽三年来研发投入累计达到80亿元,是过去10年研发投入的总和,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连续三年超过3%。